麻醉药咬人的狗能吃吗?

翟瀚宇翟瀚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们医院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不过不是在麻醉下,而是在术中。 患者因外伤导致脾破裂出血,急查CT后急诊手术,当时患者血红蛋白只有60,属于贫血状态。在麻醉师给患者静脉注射麻药时(聚丙交胺),突然患者面部、颈部、上胸部出现大片红肿,并迅速出现散在性瘀斑,考虑为药物过敏,立刻停止用药,进行抗过敏治疗。

万幸的是,经过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但留下了轻微的疤痕,没有留下后遗症。 我一直很好奇这个药品的致敏机理是什么,因为从临床表现上看,与临床上常见的药物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相仿,所以猜测可能也是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皮肤黏膜结合引起的反应。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特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终于找到了答案! 聚丙交胺作为常用的吸入麻醉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起到镇痛和麻醉的作用。

但是,这些神经递质如果直接作用于人体,是有毒性的。例如,β-内啡肽具有阿片样神经毒性,而脑啡肽可以刺激胆碱能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这两种物质都可以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损害[1]。那么,聚丙交胺是不是通过这些递质起作用呢?

有学者做了这样的实验:大鼠单次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聚丙交胺(5.25,7.58,10.93mg/kg),发现随着剂量的增加,出现明显镇静、催眠及麻醉的剂量越来越大,当达到7.58mg/kg时,动物出现翻正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呼吸抑制;当达到10.93mg/kg时,所有的大鼠均死亡,说明这种药物有致中毒的危险。

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药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可能是通过γ-氨基丁酸(GABA)受体介导的[2]。 GABA是大脑和脊髓中重要的抑制性神经传导物质,它除了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外,还能够调控免疫器官,在机体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以及发生炎症时发挥调节作用。另外,它可以降低血糖水平,保护胰岛细胞不受损伤[3]。

综上,我认为麻醉药毒性的发生可能与γ-氨基丁酸有关。而且,在临床上,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地西泮、劳拉西泮等)的病人出现头晕、头痛、运动失调、意识不清等症状,这也是由于γ-氨基丁酸过度激活引起的后果。对这类药物应当予以足够重视,避免过量使用,以防产生不良后果。

慕碧玲慕碧玲优质答主

被疑似狂犬病狗咬伤后未进行清洗消毒就立即口服一整个的麻药片(一般正规出厂的麻药内含有效成份普鲁卡因至少应有0.3克)是不能起到预防狂犬病发病作用的。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及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对被狂犬病狗咬伤者才是行之有效的预防狂犬病发病的方法。被狂犬病狗咬伤后不立即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当地卫生防疫站)和医院接受正规的预防注射治疗而一意孤行地自作主张地想以口服麻醉药来预防狂犬病的患者其最终的结局是极其危险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